村务公开

    村务公开工作已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全国68万多个行政村中,已有95%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有些省份甚至达到了100%。

    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宝坻县等地开始探索推行财务、村务公开。1998年4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各地把推进村务公开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结合起来,与农村财务清理、干部廉政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实施对村干部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

    各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村务公开,设立“村务公开栏”是普遍采取的形式。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已尝试利用触摸式电脑、闭路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实行村务公开。四川、安徽等地在住户特别分散的村,推行村务公开“明白袋”,把公开内容发放到每一个农户。对于村务公开的内容,多数地方由村民代表会议确定,公开前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或民主理财小组审查签字,公开后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加强事后监督。

    村务公开工作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流于形式,假公开、不公开的现象仍在一些地方存在。今后一个时期,将进一步调整充实村务公开内容,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村级日常收支状况也要及时公布,重大经济项目涉及的财务状况,应在不同的进展阶段分步进行公开。

政务公开

    全国乡镇及县级政务公开已全面推行,市(地)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正在积极推行之中。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始探索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2000年1月,中央部署当年内在全国范围的乡镇政权机关推行政务公开。目前,乡镇政务公开已在全国普遍推行,并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各地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财务公开为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甚至产生腐败的环节,以及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公开。各地都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将公开的内容张榜公布,同时还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会议、广播、电视、便民手册等形式进行公开。

    与此同时,县级政务公开也全面推行,超过85%的县级行政机关实行政务公开。各地在内容上将县级政务公开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县级政府本身的公开,重点是事权、财权、人(事)权的公开;二是县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公开,重点是办事公开。全国已有73%的县(区、市)建立了政务公开大厅或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增强办事透明度。

    市(地)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正在积极推行之中,已有83%的市(地)推行了政务公开。

厂务公开

    全国已有25.1万多家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其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达19万多家,推行面达96%。

    厂务公开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主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履行对企业有关决策的审议权、否决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来实现。1999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等部门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普遍推行这一制度。与此同时,许多事业单位陆续开始实行厂务公开,一些非公有经济企业经营者,也效法国有和集体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实行厂务公开。

    厂务公开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改制企业特别是改制的民营企业不再坚持或不想坚持职代会制度,不再实行厂务公开。有关方面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实行厂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把厂务公开向企业管理的深层次推进;健全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切实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继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