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定均,中将。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6年7月7日,皮定均为了去参加东山岛三军军事演习,座机撞山而遇难。
1976年初,中央军委批准了自“文革”以来解放军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方案。5月,演习部队开进福建前线的东山岛。然而,这场军事演习却生不逢时———总理去世、唐山大地震、天安门事件、邓小平下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东山岛风起云涌,北京派来了不穿军装的军事观察员,他们要观察什么呢?
军事演习,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正在医院治疗青光眼的皮定均将军的心,而来自东山岛的消息,常使他坐卧不安,焦虑万千。
军区工作组的一份报告反映,这次演习指导思想混乱,没有以准备打仗为指导思想;政治运动占用训练时间过多;演习科目有20%不落实;基层部队军心不稳。在演习部队有人提出,要把批邓作为这次演习的指导思想,甚至还有一位师级干部提出要把批邓和批蒋结合起来……
“胡来!”皮定均拍案而起。
面对这一切,他在医院待不住了。
飞机骤然飞上蓝天,银色的机翼缓缓地掠过城市、村庄和田野。
上午10时10分,皮定均一行乘机到达漳州机场。天气骤变,阴沉沉的天空布满了灼热的云层。
漳州机场一架米—8苏制直升机早已待命。
“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了马上就去!”皮定均问前来迎接的空8军李副军长。
“报告首长,一切准备就绪。”李副军长向司令员行了一个军礼。
这时,负责飞行的一位副团长前来报告:“接到气象室报告,前方航线云层底高4000米,现在放飞……?”
蒋亭望了望阴云密布的天空,说:“皮司令,天气不太好,我看是不是等一等再说!”
在停机坪上,皮定均不安地来回踱步。他一会儿举手看看表,一会儿抬头望望天,脸上的神态愈加忧虑。上午10时40分,皮定均停住脚步,向李副军长问道:“能不能绕过雷区?”
“我看问题不大,飞机飞得低一些,只要看得清公路,沿着公路飞就行。”
蒋亭副司令员虽然心中不快,但也不好再说什么。
皮定均一行登上了米—8直升机。飞机腾空而起,以每小时240公里的速度向东飞行。
但是,在20分钟以后,地面和飞机的无线电联络突然中断了。机场指挥员有了不祥的预感,手握话筒不停地高声呼叫,对方再也没有任何回应。标图桌上的航线截止在漳浦的灶山,时间是11时15分。
部队和地方上的有关部门,立即派出人员寻找,终于在海拔580米的灶山的480米处,找到了米—8直升机的残骸,机上13人全部遇难。
还没有来得及前往军事演习的前线阵地,镇守祖国东南大门的声名显赫的将军就这样匆匆地去了,终年62岁。
毛泽东痛失爱将,在皮定均的追悼会上,他送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悼亡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