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关键词建设了你的语言容貌
文 _ 林茶居
大体上,每一位教师都有一部“个人词典”:对于这个世界,对于整个生命,对于教育本身,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对于学生,对于教材与课堂,对于自己经历的一切,他有着自己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一定都有清晰的语言描述,有的只是以“无语”的形态存在于主体的感觉里。它的首要意义在于是否属于“个人”,而与正确与否无关。
如同作为出版物的纸质词典一样,教师的“个人词典”,有一些内容可能长期处于边缘状态;而有的内容,总是被反复打开,被反复查询,被反复使用。这些被反复打开、查询、使用的内容,构成教师思维与言说的关键词。
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关键词是最活跃的一部分。在一个人的倾诉或与人的对话中,关键词折射着他的性情、心思及价值观。回到教师文化的语境来说,所谓关键词,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包括教育发言、教育写作、教育反思等)中经常使用的那些词汇。其中最值得我们关切的是,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词汇,以及他以什么样的语气、节奏,在什么样的上下文环境中,使用了这些词汇。
有的教师,其关键词散发着呵护、关爱、理解、激励、期待的美好气息,充满一种对生命的肯定的力量;有的教师则相反,他总是在批评,在嫌弃,在指责,在排斥,其关键词夹杂着否定、拆解、破坏的元素。
你的关键词在建设你的职业形象的同时,也建设了你的语言容貌。所以,我们既要避免走进“思想的穷乡僻壤”,还要警惕陷入“语言的穷山恶水”。所以,我们明白了,在学生的心中,有的教师为什么如此高贵、美丽。
选自《大地总有孩子跑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