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地处海峡西岸、福建南部,是全国第六、全省第二大海岛县,总面积248.9平方公里,辖一个开发区、七个乡镇、61个行政村、19个社区,户籍人口22.17万。近年来东山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先后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全国十大美丽海岛评选位居第一;获评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被作为全国33个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之一向全国推广。

  东山滨海风光令人神往。“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在六大类、74种旅游资源中,具备六大类、48种,拥有国家健康型海水浴场、中国南部一流的旅游沙滩,岸线长达162公里,马銮湾、金銮湾等十多个月牙形海湾湾湾相连,绵延30多公里;东门屿等66个离岛岛屿星罗棋布,各具特色;是北回归线极具魅力、极其稀缺的旅游海岛,发展高端滨海生态旅游得天独厚。

  东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山是理学家黄道周的出生地,是戚继光抗倭扎寨的练兵地,是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的出征地,是国共最后一次陆上战役东山保卫战的发生地,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拥有“关帝文化”“东山陆桥”“南岛语族”等一批史前遗存和特色资源,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东山海岛生态禀赋优越。人居环境极其优越,沿海防护林形成“绿色长廊”,全岛绿化程度达94%以上。拥有省级珊瑚自然保护区、承担联合国“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建成东山—南澳生物洄游走廊示范海岸带综合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东山海洋产业特色独具。海洋生物多种多样,水产品量大质优,对虾、鱿鱼、石斑、鲍鱼等闻名遐迩,是国家级鲍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东山鲍鱼”获国家地理标志。拥有水产加工企业206家,规模企业62家,年水产品加工能力超过50万吨,是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出口海捕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水产品出口居全国县级首位。高品质硅砂储量超过2亿吨,含硅量高达97%以上,引办落户旗滨玻璃项目,建成8条高档玻璃生产线。

  东山对台优势有效彰显。是祖国大陆距台湾南部最近的县份、重要的台胞祖籍地、国家一类开放港口、省政府批准的首批台轮停泊点。在台东山籍同胞20多万人,东山关帝庙是台湾近千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关帝文化旅游节被国台办列为对台重点交流项目,已连续举办29届;拥有国台办批准设立的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对台小额贸易额多年位居全省县级首位。

  近年来,东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98.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3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2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41元。

  当前,东山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化“八大行动”,实施“五比五看”活动,推动东山率先推进全域城镇化、率先全岛景区化、率先海洋产业生态化、率先闽台融合品牌化、率先乡村振兴示范化,高标准建设“一海、九湾、七基地”,打响“海上东山”品牌,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岛·富美新东山”,朝着“国际旅游岛”的目标奋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