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百年沧桑·大事记

民国三十一年六月东山县全图

  1916年5月1日,东山建县。从诏安县划出铜山岛及周边岛屿,从漳浦县划出古雷半岛的古雷、杏仔、油澳、港口4个保,另置东山县,人口7万余,列为三等县,辖铜山、五都和古雷,全县划为4个区。县治设在铜山镇城(今铜陵镇),曹祯为首任县知事,知事公署设在原参将署(今县图书馆)。

    县政府公署

  1918年2月13日发生本岛有记录以来最大地震,震级7.3级,震中强度10度,铜山古城南门倒塌,人口死伤甚多,县知事公署严重受灾,导致废址搬迁至城内原中军府署(公园)。
  1918年9月,靖国军、粤军、浙军递相驱逐进出东山,且各委任县知事。一月之中有靖国军委任的李世藩、汤铭盘,粤军委任的陈策,浙军委任的张百度4位县知事。

  1919年,闽南护法区政府选送21名闽南青年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东山1名,即萧笠云,与周恩来、李富春、聂荣臻、邓小平同期旅欧并留有合影。萧由此成为东山第一位留学生,回国后曾任县立初级中学首任校长。

  1924年,修筑城关经西埔至八尺门简易公路。
  1925年,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到东山进行建党活动,东山成立临时党部。
  1926年,城关至西埔、西埔至前何开始通行汽车。
  1927年,东山轮船开始航行云霄、厦门、汕头等地,东山港成为汀漳道重要的吞吐口岸之一。
  1927年夏,县知事公署改组为县政府,取消海军主政。
  1932年7月,共产党人翁佛涵以厦门海员工会东山支部负责人身份到东山开展工运、学运,办平民夜校。
  1933年5月,县境划为5个行政区。一区公所在城关,二区公所在东沈,三区公所在西埔,四区公所在东埔,五区公所在古雷。
  1933年11月,东山县政府改称中华共和国龙汀省东山县人民革命政府,县长张大猷。
  1934年1月4日,国民党东山县党部正式成立。
  1935年7月,乡贤孙贻荪在城关观音亭创办私立苏峰初级中学。
  1937年9月28日,日舰先后焚毁东山渔船40余艘,东山死者5人,与各地往来基本停止。
  1939年5月27日,8架日本飞机轰炸东山,投弹24枚,炸毁民房83间,死39人。

  1939年7月11-16日,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大举进犯东山,国民党政府军75师史克勤旅和县长楼胜利率领地方武装进行反击,日军败退。在此战役中,县政府被日军炸毁,搬迁至观音亭恩波寺办公,原址改建为中正公园。

九仙山建国楼

  1939年8月23日,日本侵略军和伪军第二次进犯东山,占领陈城、港口、亲营、古雷庄、岐下等15个村落,烧杀抢掠。同月26日、27日,国民党政府军75师449团和保安第九团奋起抵抗。在军民顽强抗击下,日、伪军于9月4日退出东山。
  1940年2月12-16日,日本侵略军第三次进犯东山,日伪军2000多人乘汽艇分别于港口村、三支尖和宫前湾登陆,进攻城区和西埔等地,全县军民奋起反击,日、伪军溃退下海。此战的胜利,打乱了日军桂南会战的军事部署。

  1941年6月,东山抗战烈士陵园于五里亭落成。

公园里的“献机”纪念碑

  1941年7—10月,全县共筹集国币15万元,捐献飞机一架支援抗日,命名“东山号”。

  1941年,县政府在关帝庙边创办东山县立初级中学。

《东山县志》民国稿本

  1942年2月,成立东山县修志委员会,县长楼胜利亲任主任,开始组织编纂《东山县志》,历时8个月成手稿,未付印。该稿于1984年由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1989年上半年铅印完成,内部发行。
  1942—1944年,全县鼠疫、霍乱、天花流行。其中,1942年鼠疫、霍乱致死亡5110人;1943年5月至7月霍乱流行;1944年霍乱、天花致全县死亡3200人。1949年天花再次流行,全县死亡2000人。
  1949年初至1950年5月11日,国民党军退守台湾时,在东山抓走3945人到台湾当兵(含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军政学校招收的179名学员)。

  1949年9月,中共东山县工作委员会和东山县人民政府工作队在泉州成立。
  1949年12月,驻东山的盐警大队起义并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诏安县。

   1950年5月11日傍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31军兵分5路,进军东山。5月12日4时,东山全境解放,东山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自此,漳州全境解放。

东山保卫战

东山保卫战庆功大会

  1953年7月16日,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出动陆海空三军1.3万多人进犯东山岛。东山军民奋勇还击,经36小时激战,取得“东山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这是全国的胜利。
  1954年4月11日,召开东山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至今已历九届。
  1955年,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江一真视察东山。

旧县委办公楼

  1956年3月,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东山县人民委员会等机关由城关迁到西埔。
  1956年5月19-23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东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东山县第一届委员会,谷文昌为书记。至今已历十二届。
  1956年6月1日,城关火力电厂竣工投产,东山开始有电力照明。
  1956年7月,县内第一座水库——西山岩一级水库竣工。
  1956年9月,福建省东山初级中学始设高中班,同时更名为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
  1957年,国家公安部部长罗瑞卿视察东山。

沙滩植树

荒山造林

  1958年3月12日,中共东山县委、县人委向全县人民发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号召,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在沿海沙滩上种木麻黄树。

  1958年4月1日,中共东山县委机关报《东山日报》创刊;1959年5月起改为《东山报》,两天一期;至1961年2月停刊共出版503期。

  1958年5月,后澳避风港投入使用,为福建省三大避风港之一,从此结束东山没有避风港的历史。

  1958年8月,建立县内第一个地方国营盐场——双东盐场,也称“试验滩”。
  1958年8月,创办初级师范学校、农业中学、渔业中学、盐业中学、华侨中学等共14所中等职业学校。
  1958年9月16日,成立政社合一东山县人民公社委员会。

  1959年7月,建立地方国营东山县赤山林场。

  1959年10月,西港南、北海堤全部竣工,垦造盐田1.8万公亩。
  1960年1月,全面总结东山解放十年发展成就的《东山光辉十年》编印出版。

  1961年6月,八尺门海堤竣工投入使用,从此东山岛成为半岛,天堑变通途。

  1962年10月,县人民会堂落成。
  1962年,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视察东山。
  196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香凝、史良视察东山。

如今的红旗水库

  1963年3月,红旗水库建成并投入使用(1958年10月动工),总库容329万立方米,是我县城乡供水的唯一水源点。

湖尾地下水管网安装现场

  1963年12月,湖尾地下水工程竣工(4月开工),埋水管长3350米。

“八六·海战”战舰胜利返航

 毛泽东接见“八·六”海战有功部队代表
  1965年8月6日凌晨,在东山岛兄弟屿海面,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的舰艇部队,一举击沉偷潜而来的台湾国民党海军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史称东山岛海域“八·六”海战,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的第一场海上歼灭战。
  1965年9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到本县视察。
  1966年5月16日,“文革”开始,全县开展“破四旧”活动,关帝庙等许多文物古迹也被毁坏。
  1968年9月29日,东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到年底,全县各单位革命委员会基本成立。
  1969年,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视察东山。

向东渠渡槽木拱技术

  1971年12月,向东渠动工;1973年3月13日工程竣工通水,从云霄峰头水库至东山红旗水库,全长85.81公里,被誉为“南方红旗渠”。1978年9月,向东渠水利工程“渡槽木拱技术”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5年7月,大产海堤全部(北堤及南堤)竣工,总长6630米,围垦盐田2.4万公亩。从此,大产岛与东山主岛连成一片,并建立地方国营向阳盐场。
  1975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视察东山。
  1976年3月,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视察东山。
  1977年,福建省省长马兴元视察东山。
  1978年1月1日,东山建成福建首个台湾同胞接待站正式投入使用,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建站最早的接待站之一。

  1980年春,南埔、山口等地试种芦笋获得成功并在全县推广,一度东山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

  1980年6月23~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东山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至今已历九届。
1980年,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视察东山。
  1983年6月,西埔湾围垦工程竣工(1978年3月动工),海堤长4350米,垦区面积3.26万亩。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建制,全县设7个乡(镇)和1个直辖村。
  1984年3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何光玮视察东山。
  1984年10月9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宋德福视察东山。
  1984年,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汤大勇视察东山。
  1985年3月,国务院批准东山辟为闽南沿海三角区经济开放县。

  1986年10月,外侨办主管的《石斋故里》乡讯报创刊。

  1987年3月,考古发现“东山人”化石,使福建人类活动历史从已知的7000年左右推前约3000年。

  1988年6月28日,漳州市首家三星级涉外酒店–东山华福酒店竣工开业。

  1988年7月1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东山县辟为创汇农业试验区。
  1988年1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东山风动石——塔屿风景名胜区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

  1990年1月6日,东山县委六届六次全委会通过《弘扬光大谷文昌精和东山保卫战精神的决议》,号召全县人民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

  1990年5月5-7日,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视察东山。
  1990年7月5日,举办海外侨胞、台胞、港澳同胞“三胞省亲恳谈会”。
  1990年8月27日,台湾十一个宫庙代表抵东山举行“两岸关帝庙信仰文化筹备联席会”,确认东山关帝庙为台湾众多关帝庙(宫)的香缘祖庙地位。
  1991年7月1日,电视剧《谷文昌》(上下集),在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黄金时段同时播出。
  1992年10月8-10日,第四次全国海岛市县(区)长联席会议在东山召开。
  1992年9月5日,国家林业部批准东山岛开辟国家海滨森林公园。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百亿新城

  1992年11月23日,由香港太平洋企业有限公司、汕头市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的“百亿新城”首期启动项目金銮湾318幢别墅区在东沈湾举行奠基仪式,1993年1月30日正式动工。
  1992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东山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这是漳州市第一个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
  1993年7月8日,省政府批准设立东山旅游经济开发区。

  1994年5月10日,国家级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挂牌成立。

  1994年9月,东山解放后组织编纂的新编《东山县志》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1997年9月获全国地方志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一等奖。

   1994年11月19-20日,首届女子帆板世界冠军巡回赛在东山金銮湾举行,这是我县史上承办的第一次国际体育赛事。

  1995年1月13日,东山关帝神像首次在东山港直航赴台,参加台湾七朝清醮大典,并在台湾全岛进行为期半年的巡安活动,为大陆神像首次赴台巡安。

  1995年5月28日,环岛路工程动工,1996年10月10日竣工通车,全长24.568公里,总投资3200万元。
  1996年10月18日,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东山检查小康建设工作,出席全省农村小康建设示范县会议。
  1996年11月,东山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音乐)之乡”。
  1996年12月,铜陵关帝庙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夏,陈城镇湖塘村发掘出土《邑侯郑公风沙惠农功德颂碑》,填补了东山古代治沙史的空白。

  1998年8月1日,东山第一座跨海大桥——大产大桥竣工通车,成为我县第二条出岛通道。

  1999年10月,亚洲帆板巡回赛、奥运帆板精英赛、全国帆板锦标赛在东山举行。
  1999年11月30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深入东山调研。

  1999年12月,首部《东山年鉴》(1989—1995)出版发行。

  2000年8月23-27日,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在东山举行。
  2001年7月15日,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省长习近平到东山调研。
  2001年12月22日,东山县获准设立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环境生态示范区。

  2001年12月25日,东山澳仔风力发电厂正式并网发电,为福建首个风电厂。

  2002年3月16日,东山风动石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区,成为漳州市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

  2002年3月16日起,全县推行遗体火化。

  2002年7月5日,时任澎湖县长赖峰伟率团访问东山。

  2003年2月20日,新华社播发张全景长篇通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全国媒体纷纷转发。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刘云山、贺国强、王兆国等中央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号召全国党员干部向谷文昌同志学习。

  2004年2月21日,谷文昌纪念馆落成开馆,是年被确定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6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到东山调研。

  2005年1月1日,八尺门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2006年6月2日,东山歌册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山岛发展战略规划

  2007年10月23日,东山向全球公开征集《东山岛发展战略规划》;同年12月12日组织国际规划竞赛;2009年1月14日,国际竞赛结果揭晓;2010年2月7日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8年2月4日,全长12.2公里,总投资1.2亿元的西铜公路改扩建一期工程完工,举行试通车仪式。

  2009年2月20日,在福建省旅游工作会议上,东山正式被授予“优秀旅游县”称号。
  2009年3月,东山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海岛美术)之乡”。

  2010年6月14日,首届东山-金门-澎湖“三岛合作论坛”在东山县举行,签订“三岛”旅游合作协议,这是两岸第一次以地方政府名义举行的合作交流活动。

  2011年6月,《东山县政协志》出版刊行。

  2012年,规划总长11.6公里的海湾公园海项目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庄园—马里兰—旗滨领海·国际”2014年竣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马銮湾铜砵港至宝龙湾段2015年3月开工,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2013年8月18日,《东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由国家、省、市、县旅游界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组的评审。

  2014年12月,东山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2015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并合影,称赞谷文昌是“四有干部”的典范。东山县委书记黄水木作为研修班学员代表之一在座谈会上发言。

  201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通讯《三十四年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和系列评论报道文章,全国掀起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的新热潮。

  2015年4月,东山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1部委联合定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2015年6月6—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带领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等中央部门负责人到东山调研,主持召开学习谷文昌精神座谈会。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漳州市委书记陈家东陪同调研。

  2015年6月28日,东山县医院迁建项目竣工投入使用。

  2015年9月26日,海西高速东山联络线正式通车。

  2016年1月,《东山岛村落要览》出版。

  2016年1月25日,东山县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级生态县”称号。
  2016年4月,东山县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及卫生乡镇的技术评估。

地点:东山县文博中心

时间:2016年6月17日起长期展出
↓↓↓↓ 实图微缩版 ↓↓↓↓

组织:县委办公室

第一部分:百年沧桑
供稿:方志委 民政局
指导:东山文化发展研究会
   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
   黄石麟 林定泗 孙用川 林长华
策划:汪启喜
采编:陈锦生 杨英武 王凤吟
制作:庄金泉

展出地点:东山文博中心

时间:2016年6月17日起长期展出
发布:东山县委网
网络版持续完善中,敬请各界人士补充指正。
部分图片系首次公开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反馈补充指正:xwbwdk@163.com